2022年7月

林中多歧路,殊途而同歸

      2019年12月疫症爆發,香港乃至全世界的人都從既有的舒適區,走進了一個偌大的森林,摸索着不同的林中路。林中多歧路,究竟大家是否殊途而同歸呢?答案是未知之數。有些人期望事過境遷,能原路折返,回到認識的時空;有些人感到茫然,不知如何自處,盼望路上有過來人留下路標,好能跟從,盡快離開岔路;亦有些人從中學習和裝備自己,小心思量,勇敢地在林中尋找可行之路。

      以上文作引入,又似乎太闊太遠,我們嘗試把焦點拉回至學校運作和學生學習方面。19/20學年初,疫情橫空出現,大家都來不及反應,防疫工作佔據了大半個學年的時間,學生只可進行有限度的學習。20/21學年,學校在暑假期間作出了檢討,跟進和完善上個學年的不足之處。因此疫情雖然時而放緩,時而嚴峻,但學校已變奏出一套在校、在家並存的上課模式。可惜的是,這仍未能解決教學效能和課時減少等問題。21/22學年,疫情看似漸露曙光,但大型爆發卻再次猝然而至,這個學年又磕磕絆絆地接近尾聲。22/23學年即將來臨,我們對新學年有何展望?是希望等疫情過去,所有事情能回復至2019年前的狀態?是希望能習慣在反覆的疫情下斷斷續續地生活?還是希望能作出根本性的改變,從而在「疫情迷林」中找出一條當走的路?

      或者,我們可借鑑以下這個例子。某個以銷售即食產品為主的品牌,在過去兩年業績大倒退,甚至其股價也因此而大幅下挫。最初,人們以為這是因為其他品牌的產品質素較好,搶奪了市場的佔有率。後來,大家發現其他品牌的銷售量也沒有明顯增長。究其原因,竟然是餐飲快遞業帶來的衝擊。疫情之下,餐飲快遞應用程式興起,這使人們即使足不出戶,也可輕鬆地點餐。而且,應用程式提供的食物選擇多樣化,加上配套齊全,於是便輕易地取代了即食產品的地位。在這之前,誰能想到餐飲快遞應用程式居然會影響到另一個行業的興衰呢?誰能想到資訊科技帶來的並不只是點對點的直線影響,而是輻射式的擴散影響?

      學校如何能在疫情下尋覓一條適合自己的林中路呢?第一,發展資訊科技。無可否認的是,資訊科技已高速融入校園,對教學帶來很大衝擊,發展資訊科技已成大勢所趨。當然,資訊科技也只是教學的一種方法,是知識傳授的載體,教學的內涵更為重要。第二,進行課程統整。這兩三年間,學校由全日制的上課模式,「重回」半日制的模式。在課時不足的情況下,選擇哪些課程在課時內教授,哪些作為自學活動,必須慎重考慮。第三,重新規劃全日制時間表。在疫情中,日常學習活動大受影響,很多學生、老師在失去了「時間表」後,不知如何是好,無所適從。這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,在過往被編定好的學習模式中,如何找出一些空間讓學生嘗試自我規劃,找尋自己的學習興趣和節奏。我們計劃將全日制課時分拆成上午的學科學習時間,這是固定循環的,學生和老師均須按時參與;至於下午則是個人化多元智能學習時間,無論是分班分組,還是參與的課程及活動,都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後轉換,從而讓學生經歷更多,並學習如何作出選擇。另外,我們騰空其中一天的下午時段,讓家長和學生共同選擇留校或是離校,進行個人學習或親子活動等。這構思是希望在既定的時間表中劃出一個空間,讓學生能自己規劃自己的學習,從而適應未來多變的世界。至於計劃具體如何運作,我們尚在詳細討論中,需要下回分解⋯⋯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楊順校長